多家包装饮用水生产企业检出铜绿假单胞菌超标被罚5-6万元
- 发布时间:2016-11-04
- 发布者: admin
- 来源: 本站
- 阅读量:1043
多家包装饮用水生产企业检出铜绿假单胞菌超标被罚5-6万
---建议包装饮用水企业添置铜绿假单胞菌检测仪器及检测人员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6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核查处置公告(第8期)
有8家饮用水企业因铜绿假单胞菌检出超标及大肠菌群超标被处罚5-6万元。其中有六家因铜绿假单胞菌检出超标被罚款。
原文链接:http://www.shxda.gov.cn/structure/ztzl/yjgl/yjsc/yjsc_zw_29117_1.htm
湖南某山泉水有限公司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检验结论不合格。没收违法所得360元;2、罚款50000元。原文链接:http://www.hn-fda.gov.cn/ztzl/spcjxx/szgg/201609/t20160912_3258103.html
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官网上发布了《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公布2016年执行国家食药总局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的公告》(2016年第15期),苏州两家饮用水铜绿假单胞菌不合格的饮用水生产经营企业被处罚5万元。
原文链接:http://www.suzhoufda.gov.cn/indexAction_newsDetails.action?news.newsId=7EF580E4-1EC5-4A1F-A59F-6283CF70E898&menuId=D4E98995-7279-4AF1-B905-17947B36E844&parentMenuId=7573946A-69EB-4C34-AB06-345D3CC1FC0F
无锡某饮用天然泉水不合格项目为铜绿假单胞菌,被罚款5万元。
链接:http://www.wuxi.gov.cn/doc/2016/06/30/1087783.shtml
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因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水溶性的绿色色素,使伤口与创面呈绿色,又名绿脓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为土壤中存在的最常见的细菌之一。本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属于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细长且长短不一,有时呈球杆状或线状,成对或短链状排列。其为专性需氧菌,生长温度范围25~42℃,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特别是该菌在4℃不生长而在42℃可以生长的特点可用以鉴别。在普通培养上可以生存并能产生水溶性的色素。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该菌为专性需氧菌,因对营养要求不高,善于利用各种碳源和氨化化合物作为氮源,所以在水、土壤、食品以及医院等环境中广泛存在。同时因对消毒剂、干燥、紫外线等理化因素具有很强的抵抗力,所以对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存在较大健康风险,容易引起急性肠道炎、脑膜炎、败血症和皮肤炎症等疾病。
鉴于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性,我国最新饮用水标准 GB19298-2014《包装饮用水》明确规定每250mL水样中铜绿假单胞菌不得检出,并且要求出厂前对每批次成品进行铜绿假单胞菌检测。如果检出,则为不合格产品,应该召回和停止销售。有文献报道,我国北京,天津,福建等省瓶装天然矿泉水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1.2~23.6%;瓶装饮用纯净水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11.6%。
2016年以来有多地报道检出铜绿假单胞菌超标,有无锡,苏州,湖南,山西等地包装饮用水企业检出铜绿假单胞菌超标被重罚。可见各地对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日渐严格,各包装饮用水企业应及时添置检测仪器设备及人员。
现可用于瓶装水铜绿假单胞菌检验的传统生化方法有涂布法、多试管MPN法和滤膜法;为提高检测效率,也可用PCR和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等方法进行快速检测和结果初筛。
滤膜法可检出大量水样中极少量的阳性菌,并可排除原先残留在水中的抑菌物质。《包装饮用水》 GB19298-2014中铜绿假单胞菌检验的方法按照GB/T 8538 执行(滤膜法)。
建议:企业可根据条件开展检验,可选择适合自身的方法进行日常检验,也可定期送至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厦门敏测实验器材有限公司专业供应各类微生物检测产品。铜绿假单胞菌检测仪器及培养基产品详情见:http://www.xmmc17.com/anquan/194.html